第204章 转战大棚

  华子的表现让张本民堵得慌,是有原因的,眼下农忙快结束,腾出了地块,答应刘胜利搞蔬菜大棚的事也该上手了。本来他觉得,能用这精神食粮拿住华子,让他乖乖就范,顺便做个帮手,然后再把孙余粮叫过来做个临时小老板,继续保持录像厅的高效收入,并实现电视放映重新收费。可现在看来,华子就是个倔狼崽子,养不起来。
  明明很无能,还偏向虎山行,华子自寻死路的做法让张本民很无奈,最终的解决法子,就是成全他。
  之后几天,张本民接连去了几天县城,租回了十几盒港台录像带,只看盒子外面的贴画就令人血脉喷张。
  “这东西,很难搞的,知道一盒能卖多少钱么?”张本民故意等华子在场的时候对大家伙“显摆”地说,“能卖好大好几十块呢!”
  “五十块?”有人接话。
  “至少要五十,一般在七八十左右。”张本民的脸上露出羡慕的表情,“如果能捡到个十盒八盒的,那就能发笔小财了!带到县城随便找个租录像带的店就能卖出去。”
  “白捡?那不是大白日做梦嘛!”有人笑了。
  张本民也笑了,“是呀,也只能是想想喽。”
  话只就这么一说,听者中自然有人有意。华子顿时心一抖,寻思着如果能把张本民的这些录像带捋走,卖掉后不就能买台录像机了嘛,到时也租点三级的放放,不就也能走上发财路?
  想得很美,表情就很幸福。张本民看到华子脸上浮现出的那层幸福之光,当即暗暗一笑。
  大约半夜一点钟的样子,夜场结束,张本民故意把所有的三级带装进一个大塑料袋。锁门的时候,换了一把小锁。
  三点多钟,华子鬼鬼祟祟地来了,拿着把大老虎钳子,还有一截钢筋。没用费什么事,他就撬开了小锁。
  早上,华子坐上了从屏坝街开往县城的第一趟班车,他提着个大布袋子,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张本民远远地看着,嘴角一歪,直接去找宋广田,借电话打给了王道力。前几天去县城时,他已与王道力对接过,现在电话一打,计划继续实施。
  九点左右,王道力就带着几名警察来到县城汽车站,守株待兔。
  怀揣着无比窃喜的华子怎么也想不到,下车后迎接他的是冰冷的手铐。他根本就站不住脚,两腿一软便瘫了下去,甚至裤裆里都渗出了尿液。
  “饶,饶了俺吧”华子的舌头已经拖不动了,就像醉酒的人。
  “饶你个不死!”一名警察抓着华子的衣领,将他拖起来塞进警车。
  华子哭了,眼泪、鼻涕还有口涎,混在一起从下巴上淌了下来,落在衣襟上。“求,求你们,跟张本民说,说一说。俺,俺愿意把放映厅给他,都,都给他”他隐隐地感觉事情跟张本民有关,便抛出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滚你娘的蛋!”那名警察甩手一个耳光打在华子脸上,“谁是张本民?跟他有啥关系?!”
  “有,有,有的,真是有的。”华子哆嗦着,“求你们,说一下,说,说一下吧!”
  “啪”一声,又一个耳光落在了华子脸上。
  “有你娘个蛋!”那名警察怒道,“再啰嗦,现在就先打断你的狗腿!”说完,在华子后背上使劲擦了擦手掌。
  华子“呜呜”地哭得更厉害了,绝望的神情也着实可怜了些。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张本民用这话来安慰自己,他对华子多少还是有那么点儿的怜悯。
  最终,华子被判了六年徒刑。严打第二战役期间,就是专门针对盗窃罪的。当然,作为赃物的大布袋中的那些录像带,已经被换成了普通的录像带。
  张本民站在录像厅门口,远远地望着华子那两间大门紧闭的放映厅,并没有期许的那么欢愉。
  人生时时有慨叹,很事情就是从迫不得已开始,以无可奈何收场。
  放下包袱,重启航。
  张本民找到董西云和孙未举,把想法说了,希望他们可以让孙余粮到屏坝街上值守放映厅,并许诺能得到不菲的报酬。
  对董西云和孙未举来说,那是求之不得的事儿,所以,孙余粮摇身一变成了“本民放映厅”的小老板。之后,张本民带孙余粮认识了宋广田、孙义锋、郭哲华还有钱老大,包括孙有福,以备不时之需。
  一切安顿好后,张本民回到了岭东村。
  刘胜利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张本民的到来让他兴奋了起来。“谢天谢地了!”他很是激动,“你再不回来,俺脸都等黄了!”
  “事情已经动员过了,着啥急?反正已经有部分农户同意,剩下的就是开工行动。”
  “有些人主意不坚定,同意的农户中有人老是问俺,到底有多大的把握能将蔬菜大棚给搞起来,万一不成的话,弄得来年连口粮食吃都没有,那到时找谁去?”
  “给他们兜底!不就一年的粮食嘛,实在不行就全部给他们赔齐。这个定心丸一吃,谁再叽歪那明显就是操蛋的,一定踢开!”
  “既然你有信心,俺就敢给他们下保证!”刘胜利一撸袖子道,“非他娘的整个动静出来不可!”
  “不只是整个动静,而是要搞得红红火火,让那些退却观望的人后悔。”张本民道,“这样,你把村部大院里的材料,拖到地头上用用。那些木材和黄沙、砖头,都还不少呢。”
  “那可是集体财产,拿走给少部分人用,合适不?”刘胜利有点担心。
  “关键时刻你脑子就不转圈了,咱们第一批搞蔬菜大棚,是响应上面发展经济的创新做法,也是村里搞活经济的有益尝试,从这方面讲,村里给点支持是正常的,不会犯错。再说,如果搞好了,就可以大面积推广,到时咱村就会成为蔬菜种植特色村,那就是给全体村民谋求了致富的路子,谁能说不妥?”
  “妥!”刘胜利一点头,“啥事给你一说,就全在理儿!”
  “在不在理也不只是嘴上说说,根本上讲还是咱们搞的事情正确。”张本民道,“甭担心对错,抓紧办就是。你要清楚,蔬菜大棚早一天建起来,就能早一天出菜,拔起来一卖,那可就是真金实银!”
  “好的,没问题,明个儿就能把材料全部运到位!”刘胜利说着皱起了眉头,“嗌,你说建棚子,要不要找个技术员给出个图规划一下?”
  “简单得很,要啥技术员?”张本民道,“咱村的口粮田分好几大块,咱们选址的那块平均到每户的手上,也都不多,十几户人家也就二十亩地,除去边边角角的,也就一万三千平方。按照建二十个大棚算,一个棚子也就六百平方,具体形状是长三十米、宽二十米。”
  “哦,数量和形状好理解,可到底咋个建法呢?”
  “那也容易,反正比盖房子要简单得多。”张本民道,“砌三面墙,其中靠北的至少要两米半高,然后东西两侧的墙要走个坡度,到南面的时候有个一米半就行了。”
  “没有南墙?”
  “南面用塑料布,棚顶也是。”张本民略一沉思,“这塑料布要买不少,那可是个花钱的大头。”
  “投入呗,一定要舍得。俺把每户人家的工作做通,把钱筹上来就是。”
  “还没见效就让他们掏钱,不妥。”张本民道,“这样,俺去乡里一趟,争取弄点资金支持。”
  “诶呀,那可太好了!”
  “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那样一来,咱们就得保证成功,否则就丢大面子了,以后再想整点啥事就难喽。”
  “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还能不成事儿?”
  “嚯,行嘛你,说话也一套一套的了。”张本民点点头,“那行,你带人抓紧施工,墙体砌好后,再把长竹棒啥的搭到顶上。宽度二十米够长,中间可以加几道支柱。这些事,可以请村里盖房子的老手参谋一下,完后请他们喝顿酒。”
  “小事情,容易。”刘胜利笑呵呵地点着头,“都搭建好后,蒙上塑料布,那太阳一出来,还不晒得里面跟大夏天的日头一样么!”
  “那当然,要不凭啥一年四季都长菜?!”张本民道,“哦,还有个事,你抽空跟种菜的各家女人说说,把去年的稻草做成挡风的草帘门样式,要宽一些、长一些,再薄一点,等冬天的时候,要放到棚顶上,白天卷起来,晚上摊开盖严实,那样可以保证棚里的热气不散。”
  “行,那事也好办,要不稻草放几年也就烂掉了,除了烧火做饭屁用都没有。”
  “好吧,目前就这么多事,你赶紧去筹划。俺下午就去乡里,一方面谈谈购买塑料布的事,另一方争取把扶持资金要到手。”
  这一点,张本民很有信心,而且也不用费多大事,只要跟宋广田说一声,让他汇报申请一下应该就能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