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再沐皇恩_分卷阅读_38

  和珅挑眉道:“和某多问一句,钱大人的折子,是不是与直隶总督有关?”
  钱沣原本疑惑的目光猛地聚焦在和珅脸上:“和大人,这你是如何得知的?”
  和珅避过钱沣探究的眼神:“实话告诉你吧,皇上已经看了你的折子。”
  钱沣大惊:“那……那皇上是什么意思?”
  “皇上的意思是,让你随同圣驾一起寻访民间,亲眼瞧瞧周大人治下的保定府,究竟是怎么一番模样。”
  “这……”钱沣端着茶杯,皱眉道:“皇上这是……”
  “钱大人……恕我直言,你这回可给皇上出了道难题啊。”和珅盯着钱沣胸前那只活灵活现的獬豸,轻声叹了口气。
  “和大人何出此言?”钱沣丈二摸不着头脑地问道。
  “钱大人,您觉得当今圣上,是明君么?”和珅并没有正面回答钱沣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
  “当然是!”钱沣瞪大了眼睛看向和珅,眼眸深处埋藏着隐隐的不安。
  “皇上东巡祭孔,是圣明之举么?”和珅接着问道。
  “东巡祭孔,于情理相合。”钱沣一面应道,一面小心地等着下文。
  “那不就结了么。”和珅一拂袖子,站起身来,“既然于情于理都相合,那你为何要拿修栈道的由头参周元理?”
  钱沣愣住了,端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他颤声道:“我……绝对没有一丁点这样的想法。”
  和珅脸色冷了下来:“钱大人,这话你自己和皇上说吧……别忘了两日后随皇上微服寻访。”
  钱沣失魂落魄地离开了,和珅缓了脸色,轻轻地叹了口气,看着那壶里的茶渣,喃喃道:“若是栈道不翻修,今岁来保定又怎能喝上这样的好茶?”
  两日后,弘历与和珅、纪晓岚一行按计划到民间寻访。保定府每月的集市时间已经过了,街头巷尾只能看见一两个卸粮食的行商。
  弘历走上前去,笑着问道:“这位小哥,这卸的都是什么?”
  那卸货的汉子看了弘历一眼,刚呼出口寒气,和珅就将些碎银子递了过去:“小哥辛苦了,这个拿着买酒喝吧。”
  那人掂了掂钱袋子,笑着打开了话匣子:“看几位的模样,不是保定人士吧,这袋儿里装的,都是关中运来的粮食,小麦、谷子什么的。”
  和珅也是第一次见到古代的行商,顿时来了兴趣:“这生意瞧着还不错?”
  那商贩挥了挥手:“做咱们这行的,祖祖辈辈都是行商。这日子不管好赖都得想法子过下去,人活着,不就为了一口饱饭么,您说是吧。”
  小哥转头敦促了几声,又接着道:“不过您别说,近些日子还真的比以前好些了。”
  “哦?”弘历挑眉道:“却是为何?”
  “这还用问么,因为咱们直隶的官老爷,周元理周大人啊。”
  弘历与众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兴奋的神色。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这生意好,与那周元理有何关系啊?”和珅追问道。
  “要不是周大人,将那栈道翻修,我等一路上不知要耽误多少功夫。像如今冬天还好,要是夏季炎热的时候,路上一耽搁,山东的大枣还没等运到保定就得烂掉。可如今栈道翻修,一路平顺,我们也就能省下不少时间。”
  弘历等人都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尤其是钱沣,原本虎着的脸出现了一丝裂缝。
  还是和珅最先回过神来,他朝那商贩点了点头:“多谢小哥了。”
  弘历看了钱沣一眼,转身进了一处茶寮。跑堂的一看这几人的装束,立马热情起来。
  “几位爷这是歇脚?本店有上好的……”
  和珅点了点头:“小二哥,我们几个是从外地来的,想向您打听个事。”
  店小二捡过桌边的碎银子,揣进腰间,热情道:“好说,好说。”
  “听说皇上东巡会经过保定,我们这一路过来,看这道路都修得很好,想必你们废了不少功夫吧。”
  怎料那店小二摇头笑道:“客官这您可说错了,不管皇上来还是不来,栈道都是要修的,早就动工啦。”
  这回轮到弘历诧异了:“这是怎么个说法,难道这栈道不是为了迎驾修的?”
  店小二见他们听得认真,也来了兴致:“要说这栈道,还真不是为了迎驾修的。今年早些时候,直隶雨水甚多,咱们保定府的路好些都被冲垮了,无论乡间还是县城都是一片狼藉,好些百姓都失了生计。”
  纪昀略一回想,颔首道:“今岁夏季,直隶确实多雨,我记得还有好几处堤坝被冲毁了。”
  和珅经此提醒,也想起来了:“的确,朝廷还下发了救灾的银子。”
  店小二见有人捧场,更加热情了:“两位说得不错,这修路的关键就在赈济的银子上。”
  钱沣总算找到了说话的时机了:“难不成周元理将赈济的银子贪墨了?”
  此话一出,店小二就急了:“你这人怎么说话的,周大人不仅不贪,灾祸之后还自掏腰包救助灾民。要不是因为你是客人,冲着你这句话我就要将你赶出店去。”
  和珅见小二真急了,连忙圆场道:“小二哥消消气,我这朋友素日里就嘴笨,小二哥不必跟他一般见识。”
  听了和珅的话,店小二方才平静下来,瞪了钱沣一眼,方才继续道:“朝廷下发的赈灾银子,周大人并没有就此下发给灾民,而是推行了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和珅奇道:“这总督大人是个能人啊,竟能想出这样的法子。”
  钱沣有些后怕地看了那小二一眼,不解地问道:“何谓……以工代赈?”
  和珅看出钱沣的纠结,温声道:“以工代赈,就是让受灾省份的民众,参与修路、筑桥等工程,官府再按照参与工程的人数发放酬劳。此举一来可以让民众获得饷银,达到赈济的目的,二来像栈道、桥梁这样的设施,对地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若能在恰当之时集众人之力兴修起来,于地方而言大有用处。”
  “这位爷是行家呀。”店小二赞道:“说起来就是因为以工代赈,我才有了开这间茶寮的本钱。不止是我,很多街坊邻里都因此有了生计。”
  钱沣难以置信道:“所以说,那栈道就是在以工代赈的情况下翻修完成的?”
  店小二点头道:“正是。”
  钱沣沉默了,他一直信奉眼见为实,却从未想过修栈道、建桥梁还能够不剥削百姓,不赶工逐利。
  弘历将杯中的茶饮尽,面色如常道:“走吧。”
  和珅打点好店小二,便快步跟上弘历。走在前方的帝王忽然道:“和珅,你觉得周元理是个什么样的官?”
  和珅思索了片刻,低声应道:“周元理的“以工代赈”之法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受灾地区除了一应建筑遭到破坏以外,也因民众流离失所而最易生变故,此举对于安定民心也有奇效。因而我觉得,周元理是个能臣。他治下的保定府,欣欣向荣,民心和顺,理应嘉奖。”
  弘历点点头,又转头看向亦步亦趋跟在最后方的钱沣。
  “钱沣,你到现在还笃定,周元理是个贪官么?”
  钱沣垂着头,不敢直视弘历,面红耳赤道:“微臣惭愧,此次确实过于鲁莽,冤枉了周大人。”
  弘历闻言,并没有说话。直到返回行宫,弘历方才道:“拟旨,赏直隶总督周元理太子少保衔。”
  弘历在保定府没有多做停留,移驾那日,周元理率直隶境内大小官员前来送行。年近古稀的周元理刚要下跪,就被弘历伸手扶住了:“秉中啊,你和你的前任杨廷璋,都是大清的股肱之臣。朕知道你对晚辈门生颇为看重,多有照拂。只是这人各有命,僚属犯错之时,不袒护包庇,才是君子之道。”
  周元理心下一颤,他隐约觉得皇上是在提点他。当即便躬身应道:“微臣谨记皇上教诲。”
  和珅听了这话,猛地反应过来:周元理也算是乾隆朝的封疆大吏了,但人们往往会记住国泰这种大奸巨恶,却忘却了像周元理这种勤勤恳恳一辈子,治水亲民的好官。周元理一生唯一一次栽了大跟头,却是因为袒护下属,被弘历革职查办。
  弘历这语焉不详的提醒,是想避免周元理重蹈覆辙。也许从一开始,弘历就知道钱沣所奏之事必有内情,但他却没有训斥钱沣,而是循循善诱地让钱沣明白其中的道理。
  眼前的男人,行事雷厉风行的背后,是细致妥帖的温柔。每次读懂一分,和珅便陷进去一分。
  ☆、第四十二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