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大师的古代生活_分卷阅读_190
风声一放出来就有人来问了,李恩白也照例去看了房子,木二狗这里就是前后比较长,前院短一些,适合平时活动,后院长,适合种点菜,养猪、养鸡、养马,马车两辆放进去也不会占地方。
而且李恩白是一个不太喜欢挪窝的人,住惯了一个地方,能接着住下去,就不会想换,所以他只是去别人家里看了看,没有决定下来。
木二狗来的比他想的还快,契书都准备好了,他脸上比之前来的时候多了两个巴掌印,但却看上去开朗了不少。
“临风,我来卖房基地。”木二狗似乎完全不在意脸上的红肿,直接将房基地的文书递给李恩白,“你看,上面写的是我的名字。”
李恩白看了一遍,契书上写的很严谨,确实是木二狗自己的名字,和木二狗家里半点关系都没有。
他也没有问木二狗怎么和家里商量的,将他的房基地契书拿出来,并十两银子一起放在木二狗面前,“我爹马上过来,等他给咱俩做了见证,写了契书,就成了。”
“哎,不着急。”木二狗摸摸后脑勺,反而问起了盖房子的事儿,“临风,你打算盖啥样的房子?是用青砖红瓦的吗?贵不贵?”
他一下问了太多问题,李恩白都不知道先回他哪个好,只好问他,“你也要盖房子?”
木二狗憨憨的笑了,“我手里有点钱,加上这十两,应该够盖房了,先盖起来,我再慢慢攒家具和聘礼钱。”
“你这个想法是对的,不过要是你盖好了你爹娘要去住...”李恩白也是好心提点。
木二狗摇头,“不会的,我已经找三伯说过了,以后我每个月给他们二百文钱,逢年过节再给两斗粮食,就算是我出的养老份子,要是他们要住在我家里,我是一分钱都不用给的。”
以他哥的贪财程度,绝对不会让爹娘来他家里住的,那样谁给他种地,还能白得二百文钱。
他没详细说,但既然木老三处理了这事儿,要是二狗娘和大哥再变卦,可就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云老汉抹着汗进来了,李恩白赶紧给他倒了点水,“爹,怎么走的这么急?”
“这不是怕耽误你俩的正事儿,二狗一会儿还得回厂子里上工,不能耽搁。”云老汉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大碗水,“你俩都商量好了?没有异议了?”
“都商量好了。”
抹掉脑门上的汗,“那成,恩白啊,写契书吧,写好了按手印,我明个拿到镇里给你俩办手续,二狗能去吗?”云老汉想不起来明天是不是厂子休息的时候了。
“我已经和云山哥说了,调休一天,明天我有时间。”木二狗点头,云老汉办事不喜欢拖拉,哪怕多跑几趟,他也会第一时间把事情办了,木二狗来之前已经想好了。
于是,节外生枝的房基地也解决了,云河也找到了足够的工人,在某个晴朗的日子,新房正式开始盖。
云梨这次不用天天去守着了,他想去也不行,养了半个月的张久把他拘在身边学习各种主母技能,看账本、打理家务、约束后宅等等,张久竟是样样精通,这下云梨想要学习的愿望被满足到怨念。
“久哥儿,这个账本也太难了,我看不进去啊。”云梨垂头丧气的翻着张久特意做的一本账本。
张久正在计算每日的开支,安排各种琐事,听见他抱怨,安慰他,“小老爷只是还没入门,以小老爷的聪慧,很快就能看懂并会计算账本的。”
“唉...好吧,那我再试试,久哥儿,这里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写公账支出二百两,内账写支出三十五两?公账和内账不都是我和恩哥在花吗?”
“小老爷,不是这样的,公账指的是全部李府的收入与开支,其中还包括老爷的人情往来,内账则指的是小老爷和老爷的一些开销。”张久也发现了,他这个账本写的不太容易被云梨理解。
李府的人口结构过于简单,压根没办法分清楚公账和内账的区别,只有人口众多,几代同堂的人家,才会用这样全面的账本,因而他只能尽可能的描述两者的区别,让云梨明白即可。
除了看账本之外,张久还让云梨学作诗和下棋,不过因为张久自己也不算擅长,只能拜托老爷教云梨这两样。
晚上睡觉前,张久会看着他们两个教和学,每天一个时辰雷打不动,李恩白下棋还可以,跟刘春城也经常切磋,现在也是日渐提高,教云梨入门还是没问题,就当是一种新的相处方式。
最魔鬼的是,有一天张久让双忠去挖了好几种不同的花回来,要求云梨学插花!
云梨看着插完了依然是一捧的花,再看看张久演示的‘临水照花’,受不了了,“啊啊啊啊,久哥儿我不想学了,好难啊!”
张久微笑,“小老爷不喜欢插花?可是将来其他的秀才夫人、夫郎聚会,插花、赏花是必备节目,要是一点都不会...”
云梨一想到那种场景,不但丢他自己的脸,还要丢恩哥的脸,这不成,还是学吧!
他们暂时住在云老汉家,就住在云梨原来的屋子,张久和双忠则住在西边的杂物间里,双忠跟着工人每天去工地干活,张久留在家里,有大把的时间教云梨。
青哥儿每次来找云梨,都看他在学东西,每次学的还都不一样,有点好奇,云梨就没忍住,拖他下水,一个人学没动力,两个人一起还能有个伴。
本着一个羊是放,两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青哥儿又把雪哥儿、雨哥儿、朵朵三个人拉上了。
“久哥儿,你费点心吧,我们五个人一起学。”云梨有点不好意思,本来教他一个都很累了,他还给多加了几个人,但他还真的很想有人跟他一起学的。
张久没有反抗,甚至有些欣慰,小老爷终于学会命令了,“是,小老爷。”
于是新家如火如荼的盖着,他们五个人天一亮就凑到一起,学习。
没有人叫苦、叫累,能多学一点,总比不会要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