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_分卷阅读_155

  倪文俊被关在地牢里,这里暗无天日,无论白天黑夜,都要点灯才能视物,白天还好,有狱卒在,到了晚上,这里没有一丝光亮,也没有一点声音,他独自享受着单人牢狱。
  这待遇倪文俊是第一个享受的。
  林渊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实验。
  国外请来缺钱的男男女女,让他们在暗无天日的小黑屋里待上三天,他们什么都不能带,每天食物都会通过一个小窗送进去,只要能坚持三天,就能得到一笔钱。
  ——没有一个人成功。
  所有人都提前要求结束实验。
  所以当林渊见到倪文俊的时候,并不惊讶于他现在的模样。
  倪文俊脸色泛青,人似乎有些恍惚,他在看到林渊的时候眼皮子才动了动,张嘴的说话,声音嘶哑,如砂纸摩擦般难听:“南王,百闻不如一见。”
  林渊回道:“倪元帅,也是百闻不如一见。”
  倪文俊看着他,关了几天,倪文俊双眼红肿,布满血丝,眼袋突出,他偏过头,不再去看林渊。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倪文俊才说道:“如今南王最富,又兵强马壮,打下了汉阳,恐怕之后就会直指安丰吧?待收服安丰,天下就再无人有力与你相抗。”
  “如今元朝已然是强弩之末,奈何你不得。”
  林渊微笑着坐在一边:“元帅只想同我说这个?”
  倪文俊:“我有南王想要的东西。”
  林渊点头:“钱。”
  倪文俊半点不惊讶,他知道会有人猜出来,却还是问:“南王如何知道?”
  林渊:“钱,权,色,后两者我都不缺。”
  倪文俊笑道:“南王,我有一问,还请答疑。”
  林渊正色道:“元帅问便是了,我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倪文俊问他:“是你让他们沿着去黄州的路线追我?”
  林渊点头。
  倪文俊:“你何以知道我会去黄州?”
  林渊:“陈友谅是你部下,你自然会去投奔他。”
  倪文俊脸色古怪:“南王日理万机,竟连我有哪个部下都了解的清楚?”
  “别的我或许不知道,但陈友谅我倒还清楚。”林渊看着他,“你放心,你既然在此处,我到时候自然叫他来与你团聚,你们俩也可一叙旧情,元帅觉得如何?”
  倪文俊:“若我不去投奔他……”
  林渊:“元帅,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时候赌的不是谁厉害,是谁运气好。”
  倪文俊闭上眼睛,脸色灰败,过了许久才轻声说道:“我想活着。”
  他看向林渊:“我不想死。”
  林渊:“那就还要请元帅助我了。”
  第136章 136
  陈柏松带着倪文俊走了, 假扮成投奔陈友谅的样子,杀他个出其不备。
  李从戎会带人跟在后方, 见势不妙就会支援。
  林渊则在汉阳, 处理汉阳的政务, 还要等着安丰传来的消息。
  朱元璋留在汉阳城内, 他们拿下汉阳还没几个月, 如果没有强军镇守, 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人胆大包天。
  林渊让人把汉阳的市场全部划分好,就像高邮一样, 建立各式工厂, 让贫困百姓能找着工作。
  至于汉阳的那些大官和大户, 林渊让杨少伟处理去了。
  他现在已经可以空出手来,专注在民生在。
  汉阳经济并不差, 朝堂虽然乌烟瘴气的, 但市场还在,百姓们不算过得好, 但毕竟是在天完的首都, 也不算太差。
  可汉阳以外的地方,县区村镇就不一样了,天高皇帝远, 当地的官员就是土皇帝,哪怕是个村正,也能作威作福。
  尤铭准备动的就是周边的村镇,村镇改了, 慢慢就会影响城市。
  李家村处于山脚下,这里人就靠种地和打猎维生,但这里的地不肥,以前朝廷管着的时候,他们自己种着地,打着猎,却根本过不了日子,每家每户生了孩子,留在身边养的只有一两个。
  而别的孩子则是被卖走,卖走了,家里能那笔钱,吃几顿饱饭,那孩子也有机会活下去。
  李二就是李家村的一个普通村民,他家没有地,几代人前就是猎户,如今还是猎户,可一代代下来,山上的猎物也慢慢变少了,虽说饿不死,可日子也好到哪里去。
  如今他们上头又换人了,听说是南王,他们一辈子都没怎么出过这个小山村,自然不知道南王是谁,又有什么事迹。
  日子好像也没变。
  头顶的人换不换也没什么关系。
  “李二,上头来人了。”乡亲气喘吁吁地跑到他家门口,“让咱们全都过去,一个都不能少,你家也快点去,别让人等急了。”
  李二赶去的时候把家里人都带上了,他爹娘,媳妇,还有三个孩子。
  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过去干什么。
  他媳妇走在他后头,小心翼翼地问:“当家的,不会出什么事吧?”
  李二也不知道,但还是安抚着说:“应该没啥事,你别怕,要是真有啥事,我护着你们跑。”
  媳妇不说话了。
  可他们心里都清楚,如果真遇到什么事,跑是跑不掉的,但他们又不敢不去,就这么胆战心惊的走去村头。
  他们远远的就看到一群士兵,大约有十多个,每个都拿着武器,看上去穷凶极恶,像是土匪,不少脸上还有伤疤,狰狞极了。
  媳妇拉住他的衣裳,全身都在发抖。
  李二咬着牙,带着一家人继续走过去。
  老百姓是朴实的,他们大多数时候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自主选择。
  李家村已经没有几个壮年男性了,大多都被征兵征走了,一家都只有一个壮年男丁,女人比男人多,老弱病残也多,他们就是要跑,带着家小也跑不了,只能老老实实地过去。
  李二走进人群之中,一家人紧紧靠在一起,似乎想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
  “人都到了。”村正对领头的兵说,他弯着腰,低着头,满是沟壑的脸上挤出一个讨好的笑容。
  当兵地说:“既然人都倒了,那我就说了。”
  “现如今,你们都归南菩萨管了,以后啊,你们也是南菩萨的子民。”
  “咱们这次过来,也不是为了征兵,不过你们要是想参军也行,直接来找我就成。”
  当兵的说话,下头没人敢插嘴,村民们抬头看着他,朴实的脸上尽是茫然。
  当兵的继续说:“南菩萨说了,以后哪几个村子干什么,这都是有要求的,你们这村子要养鸡,棚子我们来盖,鸡你们不用花钱,养好了以后我们会过来,按价把抵价的鸡抓走。”
  “每个村子都要分一个养鸡的老手。”当兵的使了个眼色,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男人连忙朝他们挥挥手,尴尬地笑了笑。
  “行了,就这个,你们各干各的去吧。”当兵的说,“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
  等人群散了,李二才又带着一家老小回家,一家人都围坐在桌前。
  媳妇忍不住问:“养鸡啊?养多少鸡?”
  “能吃鸡吗?”孩子年纪小,听见鸡就想到肉,“有鸡蛋吃吗?”
  媳妇也问到:“咱们只是给上头的大老爷们养鸡?”
  李二在一旁坐着,手里没停,正在编藤筐,他闻言后抬起头来,也是一脸迷茫:“刚刚那兵爷说,棚子他们盖,鸡也不要钱,还说到时候只把抵账的鸡抓走。”
  媳妇小心翼翼地问:“那是不是……那鸡养好了,咱们也能分几只?”
  李二不确定:“……大概吧?”
  很快,当兵的就开始搭棚子了,他们有力气,动作也麻利,搭棚子用的木料全是他们自己去山上砍得,比木匠做的还快,村正在旁边看着,发现这些当兵的脾气也不大,就鼓起勇气问:“兵爷,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当兵的回他:“把这些木头都按图纸上画的弄好,到时候组装就成了,方便多了。”
  村正也会点木工活,看着看着,自己也上手去一起做,虽然看不懂字,但图还是看得懂的,越看,他就越舍不得把这纸放下。
  但也不敢问能不能把这图纸拿回去。
  乡亲们刚开始并不敢靠近,只敢远远的看着,后来发现当兵的每天都很忙碌,没有功夫来管他们,那棚子搭建的又快又大,他们忙完了自己手上的事就会过去看,看着养鸡的大棚从无到有,他们似乎也有一种奇怪的参与感。
  棚子毕竟简单,不像现代的养鸡场。
  被带到这村里的养鸡人对村民说:“这养鸡啊,还是得仔细,养鸡多好,有蛋也有肉,我养鸡养了十多年,这鸡啊,跟人一样,你对它好,它才对你好。”
  等大棚建好了,鸡也送到了,村民们才忽然发现,当兵的要走了。
  不过当兵的在走之前还是警告了他们:“每个月我们都会过来,如果你们养的不好,我们就把鸡收回去。”
  “还有,赵师傅要是出了什么事,也找你们算账。”
  赵师傅就是被派来交村民们大棚养鸡的专业人才,之前在高邮养鸡就养的很出色。
  他这次被派来进行技术援助,之后要是再回高邮,职称就能评上去,能分到更大的房子,每个月的工资也会再往上调整,要不然他才不会从高邮来到这个穷困落后的地方。
  李二是个心思活络的人,眼看着打猎猎不到什么猎物,就开始总往赵师傅身边凑。
  他不嫌弃养鸡养鸭是女人的活,最主要的还是尽早找一个新生计。
  而赵师傅就靠养这个吃饭,他自然要多问点。
  “早几年,南菩萨还没起事的时候,高邮可不像如今。”赵师傅吃着肉干,给李二也分了一条,现在就李二每天找他说话,他得对人家好点,“那时候我就靠着两亩地过日子,还得交税,不过我不算最惨的,最惨的是那个盐民,只能运盐,上头的人不给钱,他们就没饭吃,干得多不一定拿得多。”
  “我那时候就养鸡了,养大了好吃肉,一天要是能下一个蛋,那就是好日子了。”赵师傅嘿嘿笑道,“小鸡不好养,我开头就买了大的,大的好养,后头养顺手了,我才开始养小鸡。”
  赵师傅说起以前,目光有些游离:“后来,管我们那一片的小吏,看我鸡养得好,就让我好好养,但是每七天要给他一只鸡和七个鸡蛋。”
  赵师傅:“后来我不想养鸡了,但他还是要来找我拿……”
  李二没说话。
  赵师傅:“我就只能花钱去买,本来就没几个钱,日子越来越难过,我婆娘就跑了。”
  “我现在也不知道她跑到哪儿去了,是不是还活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