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学堂_分卷阅读_250

  除了树苗上面结的话,他们觉得莫名其妙,但是非常还看以外,他们发现地上撒了焦黑色的泥土。
  “你觉得这是什么?”骊城的城守问道。
  他的职位,兼具武职和文职。
  后世总觉得文人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但是在大汉以前,文人的标配是一把剑。
  这把剑可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真的可以用的。
  读书人的修养其实是不简单的,可不是后世你把书读好,就能出人头地了。
  这是后讲究礼乐射御书术,也就是骑射的功夫,读书人也要娴熟。
  因为这个时期的有钱人战争,就避不开射和御。
  虽然没有西方的其实阶级,但是这个时代的标准读书人的修养,却包含了骑士所有应有的涵养。
  为什人民总认为儒家读书人,还有贫寒学子,其实不算标准的读书人,就是因为他们往往没有办法把“射”和“御”两样功夫做好。
  这个时代想要养马不只是要买马,还必须给马准备足够的草料,还有足够的训练,而骑射这种东西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做好的。
  读经典书籍,反而是最便宜的方法。
  因为这个时期没有版权概念,甚至作者本身,写文也不是为了赚钱。
  他反而很高兴你去抄录他的文章,只要不把作者名抹去,就可以了。
  这跟西方发展出的版权概念,完全不一样。
  所以中国非常希望把他的学问传播出去,甚至想用他的文化,把四周都吃下来。
  入华夏,习华夏之美,这华夏之。
  这是大华夏概念。
  可惜,太多的文化传播出去的时候,忘记交代对方,你要记得是跟谁学的。
  导致于现在华夏人,看到什么都说:“啊!这个我们也有,历史还比你们悠久,你们是学我们的。”
  “这是我们自己发展出来的文化。”
  同时,很多国家,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我们跟华夏学了叉叉叉,再加以改进。
  因为,受华夏文化影响,大华夏文化圈同时也是大抄袭圈,根本没有版权概念。
  等版权概念传了进来,很多国家干脆去申请了智慧产权。
  等华夏想申请,却申请不到,在大骂邻国无耻,也没有用了。
  于是华夏人记取教训,干脆先把没有申请智慧产权的小吃,都申请了。让别人受到同样的苦处。
  甚至他们把很多外国牌子的中文译名都申请了。
  使那家公司,干脆放弃中国开设分行的打算。
  第五三七章 陌生植物
  “这些树苗我好像都没有看过,他们种的这些东西是什么?”
  城守是在场的人里面最有资格说话的人。
  因为要掌管这个区域建设,他又时常要替士兵调派粮饷,他算是在场众人里面,最常出外走动的。
  跟身居内地,衙门都走不出去的人不一样。衙门的事情,他大部分都托给副手,而他大半的时间,都在外头晃荡。
  甚至他用在外行走的这段时间,写下一些见闻录。
  他本身有工于画,这个时代,还没有开始流行水墨画,很多画作是用不同的素材做出来的。
  其中,很多画作的存在,只有短短的一瞬间。
  例如,在沙地上,他们可以拿个树枝在作画。
  时常在外面,自然就没有什么条件。
  看到一样东西,他想要记录下来,时常是用树枝在沙地上描画出形态,然后再树皮上用瓦片或刀片作画。
  等回去以后,他才会用笔在布帛上腾下来。
  早期,他做的画不多,但自从几年前开始,附近的金麦城开始流行纸这种东西。透过轨道交通,他能够派人到蓟城买到这些纸。
  纸很轻薄,派人去买,一次可以买很多。
  而且据说金麦城那边有规定,根据距离,每一个地方有不同的最高售价规定,所以纸在蓟城,也不过比金麦城贵了四倍。
  而纸这种东西,在金麦城是个便宜的东西。
  据说金麦城人,连如厕的时候,擦屁股都用纸,极端的奢侈浪费。
  不过,纸的价格在金麦城真的不贵。
  现在,十张纸在金麦城只要卖一文钱。
  在蓟城贵了四倍的结果,十张纸也只要四文钱。
  一张纸,大概一个成人的手臂长,半个手臂宽。如果要大张一点的纸,那一张纸的价格就要四倍。纸张的价钱,会随着纸张的大小成倍数增加。
  所以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糊纸。
  透过糊纸的技术,也能让纸变大。当然边边角角难免会出现问题。
  而且比较容易破
  因为原本的纸,越大会越厚。让纸张比较不容易破。
  但价格的差距在哪里。除非要用在重要的地方。
  否则用大纸张的大户,军方,还是会选择用糊的纸。
  四文钱对一般老百姓来说,是好几天的饭钱。但是对他们来说,确实没有什么
  比起布帛,即使是最便宜的麻布,也要便宜太多。
  蓟城兜售纸的人,也不敢卖超过四倍,被金麦城知道,就会断绝生意。
  别以为金麦城哪里管的到蓟城的商家,偏偏他们只把纸张卖到轨道交通能够到达的地点。
  听说长安那边,纸张的价格要贵上许多,但是金麦城也没有去跟他们抢生意。
  因为长安纸业的当今皇太子的同母亲兄弟刘武。
  这个同母亲兄弟跟一般的兄弟含金量可不一样。
  听说金麦城里的公主都不敢得罪对方。
  说这么多,城守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确实学有所长。跟一般土包子城守是不同的。
  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的贵族公子。
  他对大汉能食用的作物,认识比别人要深刻。
  对于这些半大不小的灌木,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些灌木好像不仅仅是观赏用树种。
  而且,就算是观赏用树种,他在这附近也没有看过。
  “这些树苗有什么不对吗?”对于不认识树木的人,所有的树木,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叶子可能会变色,开出的花朵有大有小,叶子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绿色。
  有些果子可以吃。
  不过大部分树上的果子,都是干涩难吃的。只有一部分好吃的,都被人带回去培育了。
  但是他们外形有什么差别,他们却说不出来。
  也很少有书籍会专门记载这些事情。
  因为这类的书籍,以前都是办事的官员的工作记事,能看到的人,大概只有继承他工作的后生晚辈。
  流传度不广,外面的人,就算有些记录,但是这方面的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连抄下来就浪费竹简。
  就算想写的人,也会因为竹简的布帛的价值所费不贷,让他们基本上只是在脑海里记住而已。
  没有记录,就不能累积
  这个城守,算是少有的愿意记录的人。
  当然,这也是他遇到好时候,纸张横空出世,让这项工作的成本降低了不少。
  其实,这段时间,大汉很多读书人,开始潜心着作。
  一本好的着作,在这个时代能够写出来,就很有可能流传下去。
  所以很多人,甚至辞官不做,专心在着作上用心。
  大汉皇帝给官员的薪水看起来很高,但是大部分的官员,其实都不靠这份薪资过活。
  他们家里就有足够的花销的钱。
  而很多当官的人,都是家里的主事人。能说的上话,他要辞官回家,对家族来说,当然不是好事。
  但是其实影响也不大。
  一般大家族,家里都不会只有一个人当官。
  当官也需要抱团,不然皇帝交代的事情,没有办法办好。
  想要帮政府做事,向来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一个好汉三个帮。
  例如城守的这项工作,皇帝只给他一份薪水,但是他想要做好这份工作,他就必须从家里带出五个人,帮忙他一起做事。
  可能外人会以为,他是想假公济私,但是如果他不想困在这个工作里。
  这五个人的帮忙是必要的。
  所以做官或做事,其实不如说是做人。
  会做人的人,很容易把事情做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